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63章 万金之赏 (第2/2页)
文,又有何用? 所以既没人能行刺,也没人愿意干这傻事,信陵君是不可以武力征服的!” 吕不韦这才明白,为什么自己出高价也买不到一个勇士! 看来这楼缓不是凡夫俗子,肚子里还有点儿“草料”。 对他的态度也就客气多了: “先生请坐,上茶,请问,如何智取?” “臣可略施小计,让信陵君权、势尽失; 此后,不过一匹夫,还能对我们造成什么威胁?” 吕不韦大喜: “请上座,上好茶!先生有何妙计?” “信陵君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,就是得不到安釐王的真正信任。 安釐王疑忌其弟由来已久,窃符夺军致爱姬死后衔怨更深。 所以虽有救赵却秦之功,乃放逐十年,手足情断。 只因面临国破家亡之危,才不得不授予权柄,实出于不得已,而非安釐王真心实意。 信陵君执政以来,进贤黜佞,奖廉杀贪。 政治清明了,固然有利于国家和百姓,但终究是君子少而小人多; 小人贪权利,得则喜、失则怨,一旦被剥夺,能不怨恨他? 而且这些人多数是安釐王身边的近幸,对于‘倒信’能起重要作用; 晋鄙无辜被杀,门客星散,却也不乏想为主报仇的忠义之士; 只是人少力薄,须待机而动,也可为我所用; 还有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太子增。 听说当时丞相就是有意放他回国。 可惜以后中断了同他的联系,做好他的工作,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。 臣并非真要发这笔万金之财,而是要用它做活动经费。 通过内线关系,把这些潜在势力汇合成一支强大的‘倒信’力量。 让他们从各个方面、无孔不入的进行渗透破坏,街头巷尾散布流言蜚语; 朝廷宫内,进谗挑拨。 以曾子之贤,他母亲三次听说他杀人最后都相信了,为避祸逾墙而走; 何况安釐王与信陵本就矛盾重重! 我们再通过外交手段软硬兼施、积极配合; 在这场‘离间战’的冲击下,信陵君必定倒台!” 吕不韦听得连连点头,忽然问: “那由谁去做内线?您亲自去吗?” “另有其人,只少数人知道,当年应侯曾将辛垣衍派进魏国卧底,很受安釐王信任。 他还曾出任相国,后来由于形势变化,应侯致仕后他也停止活动。 现在仍住在魏国,虽被信陵君任为客卿,却以养病为由赋闲在家; 该他复出了,让他负责‘倒信’的工作。” 渐渐地,大梁城里,从上层社会到大街小巷,酒肆茶馆中,都有人交头接耳,悄悄传说: “大王上了年纪,身体又不好,有意在‘山陵崩’后传位给信陵君……” 又有更新的消息: “大王等不及了,干脆现在就要禅位了……” 说来也是: 公子救赵存魏却强秦,使黎民百姓享受到今天的太平,多大的功劳呀! 休说是魏国之王,就是做全天下之王,也当之无愧、满够资格。 老安釐王早就应该让位啦! 凭良心说,魏国民众还真希望由信陵君来当王。 公子仁义厚道,主持公正,屈己待人又有本领; 做了国王魏国必定更加富强,大家的日子就更好过啦。 所以这些流言很快就快遍全国。 有些性急的老太太,甚至烧香祷告,求神保佑……